第一動: 身軀移退右腳負重坐實, 並轉正朝西. 同時鬆弛兩肩關節, 兩肘彎保持原狀, 左掌隨上膊自然下沉平心窩, 右肘向右外方翻落平肱垂於右脅, 與左掌一同在胸窩前平伸, 肘彎原式約130度, 右掌心對左肘在後平胸窩.
第二動: 腰胯右轉90度朝北方, 胸肩則轉向1點半方位, 同時左腳尖隨腰胯向右弧轉75度朝北. 並鬆開右肩關節, 右肘隨身帶動, 使肘端向右後方旋轉擺進, 仰掌平肱橫懸垂於右脅旁, 肘端對南方突出. 左掌墜肘豎肱, 隨身向右後上方擺動, 斜豎在左肩前10餘公分處.
第三動: 身軀移回左腳負重坐實, 並左轉向10點半方位. 同時鬆左肩, 左臂轉肱翻掌屈肘沉降, 肘端循弧線向左下後方 (南) 擺進, 橫肱仰掌止於左脅旁. 且右掌漸握拳隨身回轉帶過腹前, 拳心向上, 直向左上側 (西) 盪進, 經過左掌心上面, 使右拳背靠近左掌心擦過.
第四動: 加強左腿坐實, 身軀右轉90度, 再朝1點半方位. 右腳跟隨膝提起, 用腳尖點地隨身右轉對1點半方位. 右肘原空位不變, 右拳隨身右轉時從左腹前被帶動向右上豎起, 斜立於胸前, 拳心朝內, 肘彎角度減至約60度. 左掌以原體位手心隨身向內轉, 左掌心恰好沿右腕貼附移至右肘端, 二前臂之運轉均以上臂爲軸, 其軌跡對身體而言,皆成象限扇形.
第五動: 提右腳伸向右側肩寬線上一步 (身體坐左腳稍下蹲), 用腳掌著地虛踏, 右腳必須伸出腳距較大, 故體位不高者先用腳跟著地. 身手原位不動.
第六動: 身軀繼續右轉45度向東方. 這時身軀與右腿著地的距離縮短, 右腳跟著地者於是腳尖自然落地直踏向東方. 右拳隨腰身帶動以肘節靠近右脅作原體位爲支點, 斜對右上, 循斜弧線豎肱翻轉, 倒落右前東方, 仰腕平伸. 左掌隨身轉肱翻腕到右臂上方, 手心對右前下方, 約在右肘彎左上方約10公分處, 左肱斜橫胸前.
第七動: 身軀移進右腳變弓步, 肩胸原朝東方, 此時因腰胯被牽制而轉對2點半方位. 右拳原空位不變. 左掌隨身帶動, 經過右拳之上向前上方按進, 左肱朝前斜豎, 掌心到右拳上方爲止.
第八動: 腰胯轉正朝向東方, 左腳尖隨腰向右弧轉60度對2點方位. 右拳原空位不變. 左掌被帶動從右拳上方向前按進約10公分, 指尖高度不超過鼻.